10月24日上午,迎着秋日的清爽微风,陈思福老人在湘潭市救助管理站的护送下自湘潭出发赶至宜春,尽管路程并不算远,但对故乡的思念让每一刻都显得分外漫长,“30多年了,我终于回家了!”
精准医疗促康复
7月11日晚,市民报警称发现一名70多岁老人突然在路边晕倒,接警后公安立刻出警,将老人迅速送往市二人民医院,并与湘潭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考虑到老人病情紧急,工作人员秉持“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确保老人能第一时间接受紧急治疗。经过医院的检查,老人诊断为脑出血,病情十分危急,甚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急需紧急手术。老人的病情牵动着工作人员的心,可喜的是,经过紧急抢救,老人成功脱离了危险,随后被转至市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和市五人民医院老年科进行康复治疗。在康复过程中,老人从无法自理到能够下床行走再到自由活动,老人的康复进展令人鼓舞,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充满了希望。
用心交流求线索
医院治疗期间,湘潭市救助站和公安部门也持续联合开展着寻亲工作,通过人像比对、dna采集以及在全国寻亲网和今日头条发布寻亲信息等方式努力帮助老人核实身份信息,但遗憾的是都没有取得结果。
幸运的是,老人身心逐渐恢复,工作人员决定进一步追寻关键线索。“啊…啊…我…..”,老人费力地尝试着回答,然而中风的痕迹令他的言语含糊不清,工作人员难以听清楚他的回答。“那我们尝试写下来吧”,工作人员耐心地引导,用一支笔递给老人并示意他写下自己的名字。虽然老人的手指行动不太灵活,却没有阻挡他的决心。逐渐,从老人写下的字迹和口音中初步确定了他来自江西省。
紧接着,工作人员一一列举着江西省下属行政区划,耐心引导他指认。他们深知老人的兴奋和渴望,希望能找到心心念念的故乡。终于,在细心引导下,老人指出了宜春市奉新县上富镇,他是这片土地的亲人,目前单身无子女。
随后湘潭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与宜春市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然而可惜的是,他们反馈陈思福老人并没有户籍信息,即使将他的照片和视频发至上富镇的各个村庄进行比对,也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尽管如此,看着老人的病情渐渐好转,工作人员明白他内心深处一定牵挂久违的故乡。因此,他们毫不动摇,决定迈出实地寻找陈思福老人故乡的脚步。
合力协查助寻亲
为了寻觅陈思福老人的亲人和归宿,湘潭市救助站成立了专门的寻亲小组。10月24日清晨,他们踏上了300公里的漫漫寻亲之路,驱车行进4个小时,终于抵达了上富镇。一到达目的地,湘潭市救助站立即与来自奉新县救助管理站和上富镇民政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会商,并制定了陈思福老人的寻亲方案。大家前往镇派出所查阅了纸质的未联网户籍档案。与此同时,上富镇民政所邀请了几位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的老人与陈思福进行交谈,期待能获得更多重要的线索。
踏上牵挂多年的故土,听到久违的乡音,老人激动不已,拉着几位老人开始回忆起自己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的岁月,“我曾经就在这里工作,在镇上的农机厂”。这是一条重要的信息!上富镇民政所立即请来了对农机厂非常熟悉的老人参与核实。经过确认,大家得知农机厂的户籍档案并不在上富镇,而是在奉新县存档。陈思福老人父母于1988年去世后离开故乡,在外工作,户籍信息一直处于未联网的状态。
目前陈思福老人被奉新县救助管理站安置在镇敬老院,后续还会帮他恢复户籍信息,申请特困供养、五保等救助政策。
回家,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符号,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却失去了回家的路。湘潭市救助管理站始终把“温馨救助,亲情服务”作为民生兜底保障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照料、落户安置、寻亲返乡等工作,用爱心、耐心、细心为众多受助人员铺就一条条温暖回家路。今年以来,湘潭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74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64人次,护送返乡67人次,医疗救治41人次。(通讯员:李超)